說到鐵礦石期貨國際化,最為重要的意義可能就是提升中國對鐵礦石產品的議價能力,而鐵礦石產品作為鋼鐵行業最為主要的原料之一,其定價一直受制于人。從鐵礦石定價的發展史來看,可以大體歸納為兩大時期,一個就是長協定價時期,另一個就是指數定價時期。
長協定價機制,2009年長協談判破裂至今,長協定價的機制已經日漸久遠,隨之而來的是普氏指數的粉墨登場。
而隨著普氏指數近幾年的持續運行,在其定價機制中的漏洞也一直被人詬病。近期出現的關于嘉吉利用普氏定價機制漏洞進行的一系列操作,最終達到左右 普氏指數目的,就不能簡簡單單地將這件事得過且過了,畢竟在鐵礦石如此大宗的產品上,每一美金的波動都會牽扯到天量的資金變量。
在2017年期間,鐵礦石要加快國際化的呼聲就日漸高漲。一方面是現貨市場對中國鐵礦石期貨市場寄予厚望,另一方面就是定價機制的頑疾影響深遠。 其實從大商所上市鐵礦石期貨至今的一系列變動中,就已經可以看出,期貨國際化勢在必行。2014年12月26日開始執行的鐵礦石夜盤交易,也是對后期的國 際化做鋪墊。
中國鋼鐵行業經過近30年的長足進步和發展,鐵礦石產品的議價、定價能力一直是鋼鐵行業發展的枷鎖。而鐵礦石期貨上線運行至今,隨著交易量激增, 對市場形成強有力的影響,最近鐵礦石期貨國際化進程得到明確公開,操作細節也有所披露,這必將再次大幅助力中國鐵礦石議價能力,但定價話語權爭奪依然艱難。